
一、建筑物外墙瓷砖空鼓、脱落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1)底层灰(找平层)未按 1:2.5 或 1:3 水泥砂浆打底要求施工强度差,不能起到固定 外墙瓷的作用,受到外力(沉降)作用形成空鼓造成瓷砖脱落:
案例:万境水岸小学外墙排危现场
(2)因外墙与梁、柱结合部处理不到位,产生横向和竖向干燥变收缩裂缝,破坏了外墙砖 粘贴结构,造成空鼓和脱落。
(3)外墙瓷砖与粘贴砂浆结合不好产生空鼓、脱落,或粘贴砂浆与基层结合不好产生空鼓、 脱落,原因可能有: ①.瓷砖浸水不足,造成粘贴沙浆过早脱水,瓷砖与粘贴砂浆未形成有效连接,黏结达不到 质量标准要求产生空鼓、脱落。②.瓷砖粘贴面未清理干净,有灰尘或油渍等附着物隔绝,瓷砖与粘贴砂浆未形成有效连接, 黏结达不到质量标准要求产生空鼓、脱落。 ③.基层处理不到位,未做毛化处理或毛化处理不达标,未打底灰,直接在基层上粘贴,造 成粘贴砂浆与基层形不成有效结合,结合强度差,造成外墙砖空鼓、脱落。
2、客观原因
发生外墙砖脱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各建筑物有阳光直射的立面,这些立面因昼夜温差较大,热胀冷缩作用频繁,加速了墙砖粘贴砂浆老化速度,造成瓷砖与粘贴砂浆接触面,粘贴 砂浆与基层接触面强度下降形成空鼓,然后演化成脱落。
二、维修方案选择及优缺点
1、局部维修方案 按以下步骤对已发现的空鼓脱落部位进行局部维修:
(1)剔除空鼓面砖
对于空鼓及鼓包部位面砖沿其外放一块砖部位用小型切割机沿砖缝进行切割,然后小心的剔 除空鼓的面砖。脱落部位因检查其周围砖块是否松动,发现松动因做剔除处理。
(2)检查并处理基层
剔除完毕后用小锤检查其基层是否松动,若基层有松动应剔除基层,再浇水湿润,重新 粉刷基层,先在结构层刷界面剂一道、1:2.5 水泥找平层一道,抗裂砂浆一道待,终凝后浇 水养护。如遇外墙与梁、柱结合部裂缝,应做挂网处理后在进行基层粉刷。
(3)镶贴面砖
墙面贴砖前应将面砖放入清水中浸泡 2h 以上,然后取出凉干至手按砖背无水迹时方可 使用;混凝土墙面可以提前 3~4 天湿润。面砖粘贴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黏结 层厚度与原有墙砖齐平。面砖在粘贴后 5 分钟范围内可调动砖位置和接缝宽度,并附线捣实。 在 20 分钟后,严禁振动或移动面砖。面砖粘贴密实,砖缝宽度应在原墙面两侧砖缝一致顺 直、均匀。
(4)填缝
面砖勾缝与勾缝深度 3mm 圆弧缝,及时清理面砖周边的砂浆,使面砖周边清洁,表面干净。其缝与原墙面缝应均匀一致。
该方案优点为:施工影响面小,造价相对较低,施工时间相对较短。
缺点:新粘贴瓷砖 与原墙面瓷砖存在色差,色彩一致性不能保证,影响外墙整体效果。不能根本解决外墙瓷砖 脱落这个安全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发生脱落。
2、外立面整体更换为外墙涂料方案 计划分栋施工,按先低后高,先小后大的原则,依次从后勤楼→门诊楼→住院楼的顺序 开始施工,完成一栋在进行下一栋的施工。
(1)搭建外围防护
搭建外围防护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切实保障人员,同时还要保障单位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确保关键通道交通正常。
(2)清理基层
首先清除外立面全部墙砖至外墙基层,然后用清洗墙面。
(3)基层批补
对墙面裂缝做补缝处理,有渗漏的地方做防水处理。以上工序完成后,进行外墙防水腻 子批嵌 2 道,并打磨平整。
(4)底涂施工
刷底漆(封闭基材毛细孔,抗碱防霉,能有效增强基层牢固度和耐久性)。底涂一般用 刷涂、辊涂法施工;只要将底漆均匀涂于基层表面即可。
(5)主涂层喷涂
根据选用的主涂层材料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6)罩面漆施工
待主涂层完全干透硬化后(一般情况下夏季在 1-1.5 天完全干透〈25℃以上〉。用砂纸 轻轻打磨主涂层表面的毛刺,然后用气枪将其粉末清扫干净。再将罩面漆均匀地刷涂或喷涂 于主涂层之上。水性罩面漆可彻底封闭中层主涂层,给面层提供所需光泽,提高耐水、耐候、 耐沾污性。
(7)完工清理
施工结束后,保持施工现场清洁卫生,被污染的施工部位及设备清理干净,不得破坏。 墙面用于保护的塑料薄膜或胶带报纸拆架前清理干净,不得乱扔。
最后按步骤拆除外围防护,撤场.